7月9日,《财富》杂志公布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其中,BP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以3864.6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四位,成绩亮眼。
然而,就在两年之前的2010年,突如其来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沉重打击了BP,导致公司生产和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财务负担加重,公司声誉严重受损,股价大幅下跌,全年净利润亏损37.19亿美元。
两年的时间内,BP润滑油公司为漏油事故支付了近120亿美元,卖掉了相当一部分资产,财务报告却从亏损攀升至2011年净利润257亿美元,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9亿美元。
BP公司的“东山再起”对于一家经历了世纪沧桑的公司来说,也许不是奇迹。但作为一家经历了油污丑闻却仍被称为“伟大的石油公司”的大企业,BP公司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机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当时,就在一些舆论质疑这家“百年老店”会否就此陷入油污漩涡无法自拔时,新上任的BP首席执行官戴德立(Bob Dudley)宣布提出了“安全、信任与价值”的口号,并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第一是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为应对更大的挑战,开始集中式管理,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经营管理系统(OMS),计划使其成为整个公司唯一的管理系统,所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将在该系统中得到统一管理。BP还建立了清晰一致的工作标准、统一的公司价值观体系、共享的知识与技能交流模式、共同的风险管理体制、协调的薪酬激励机制。这使公司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第二是优化全球业务组合。2011年,BP重构了上游业务领域,将其划分为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三大全球部门。BP认为,勘探是自身优势所在,因此更加重视油气勘探。同时,BP还加快剥离非核心与非战略性的业务,出售了槽罐装和瓶装液化石油气业务,包括终端储存、营业执照和物流资产等设施,以及全部太阳能资产。2010年和2011年,BP通过完成的资产剥离获得了197亿美元的收入。目前,BP计划到2013年底实现共38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使自身成为更小但更强的公司。
第三是实施积极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比以前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更重视股东利益。2011年,BP的经营性现金流接近2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超过60%。BP预计,如果油价维持在100美元/桶的水平,那么到2014年,BP净现金流将比2011年增加约50%。其中一半的新增现金流将用于再投资;另外一半可做其他用途,包括增加股东分红,以弥补投资者因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导致的股价大跌而遭受的损失。
第四是强化安全与价值并重。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润滑油提出安全监管与价值增长要携手并进的理念,设立了安全和运行风险部(S&OR)。该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并深入各个生产经营部门,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安全指导和建议,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必要时可以干预生产经营活动。为长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2011年BP对上游业务领域的47个主要项目进行了设备大修。2012年,BP持续对于安全和运营风险的重视,将开展约37个设备大修项目。
第五是推动市场与能源产品多样化。BP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是未来能源需求的大户,而且,虽然传统化石燃料依然会是占主导的能源供给,但是新能源必定会长足发展。因此,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加大力度开发新兴市场与新能源。2011年,BP从其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秋明BP公司(TNK-BP)获得37亿美元的分红。2012年6月,BP宣布有意出售其在秋明BP公司的50%股权,价值可能高达300亿美元。2012年2月,BP与中石化等企业合作在中国重庆投资了一个特色天然气化工项目;同月,BP收购了在中国南海43/11深水区块权益。2012年3月,BP宣布将从巴西国有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手中收购后者拥有的四个离岸勘探区块中40%的权益。这次收购完成后,BP将会在巴西拥有14个勘探和生产区块的特许权益,其中已经运营6个区块。2012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批准该国工业巨头信实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td.)以72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23个石油及天然气区块30%的股权价值出售给BP的交易。这是BP目前在印度最大的合资项目。
正是拥有了旺盛的再生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使这种能力在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新市场拓展与新产品开发等各方面有效地释放出来, BP润滑油才确保自身在经历重大不利事件后依然能够“起死回生”。
转型中的中国,要做经济大国,更要做经济强国,更需要一批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因此,BP公司的管理机制对我国的石油公司及其他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未包括台湾)的上榜公司连续第九年增加,共有73家公司上榜,其中有11家进入前100名、3家企业进入前10名。而中国大陆上榜公司数量已超过有68家企业入榜的日本,仅次于美国的132家。其后是法国32家,德国32家,英国27家,韩国13家。我国台湾地区6家。
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从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世界500强中的第一家中国公司,国际市场风云激荡二十多年,中国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群体,代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崛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序的依据是营业收入,反映的是经营规模,但规模大不等于竞争力就一定强。
如今,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公司,只有更好地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更科学地学习、借鉴国际大公司的先进管理和经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才能走向更强。